鹰牌陶瓷 | 第127期《鹰视界》
告别“玩概念” 做好产品是王道

    自今年初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推动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后,一场声势浩大的“互联网+”浪潮席卷而来。

    “互联网+”一时间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,企业若不触电、不触网,感觉与“主流社会”泾渭分明。

    其实,我们都知道,“互联网+”并不是新生事物。譬如在佛山,早在2008年,一个80后的小伙子,竟把“庞然大物”的家具搬上网,并玩得风生水起。

    然而,今天我们提及“互联网+”,总是冠以高大上的名义,或者作出骇人听闻的论断:“企业不触电必死无疑”如此云云。

    于是乎,以陶瓷、童装、家具为代表的传统企业,纷纷试水B2BO2OO2M等新的商业模式,为了不被新浪潮“拍在沙滩上”。与此同时,多家信息产业抢滩佛山,打着“云计算”、“大数据”、“物联网”等高而上的旗号,构筑“多云”区域。

    尚且不论这些企业有着新名堂后,是否获得翻几番的效益,仅从企业自身发展来说,“互联网+”这顶帽子是否适合戴?前几天,一家专做智能开关的企业老总跟笔者说,企业目前在开发一个软件,通过联网用手机控制家里的灯控开关。但这位老总却有点烦恼:顾客在家里不至于走几步去开灯关灯的动作都不愿意做,况且大家早已形成出门关灯,进门开灯的习惯。从目前消费群体的特性来看,这样的“智能”并不实用。研究这样的产品,该公司无非是在这个节骨眼上,与“互联网+”扯上点关系,引起政界、企业界的注意。

    笔者认为,在企业营运过程与“互联网+”的无数可能中,切莫乱花迷人眼,还要三思而慎行。当然,互联网于传统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,我们并不是要企业固守埋头苦干、人海战术的传统模式。

    正如“互联网+”早期倡导者杨学成所说,从本质上讲,互联网将打破传统产业的链式结构,带来更多并发式、实时性的产业新业态,引领全球性、社会化的协同网络,塑造全新产业思维。

    就此而言,“互联网+”思维的实质,并不是全盘否定已有的商业模式,用花俏的概念进行包装,而是用新的技术手段,作用于传统企业的产品与组织架构,使得企业在保证质量优势的基础上降低成本,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触而就的。


    许多互联网大咖到佛山开讲时也曾多次提到,互联网充其量是工具而已,虽潮起于激流澎湃,却成就于细水长流。因而,当下,“互联网
+”的落脚点不是玩概念,制造泡沫,而是踏踏实实以“用户至上”的思维追求品质,把产品做到极致,别的企业无法仿制,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首页 返回